鋼筋與混凝土兩種不同性質的材料能有效地
共同工作,是由于混凝土硬化後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産生了粘結力。它由
分子力(膠合力)、摩阻力和機械
咬合力三部分組成。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機械咬合力,約占總粘結力的一半以上。将
光面鋼筋的端部作成彎鈎,及将
鋼筋焊接成
鋼筋骨架和網片,均可增強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
粘結力。為保證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可靠粘結和防止鋼筋被鏽蝕,鋼筋周圍須具有一定厚度的
混凝土保護層[1-2] 。若結構處于有侵蝕性介質的環境,
保護層厚度還要加大。
梁和闆等
受彎構件中受拉力的鋼筋,根據
彎矩圖的變化沿縱向配置在
結構構件受拉的一側。在柱和拱等結構中,鋼筋也被用來增強結構的
抗壓能力。它有兩種配置方式:一是順壓力方向配置
縱向鋼筋,與混凝土共同承受壓力;另一是垂直于壓力方向配置橫向的
鋼筋網和螺旋
箍筋,以阻止混凝土在壓力作用下的側向膨脹,使混凝土處于三向受壓的
應力狀态,從而增強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變形能力。由于按這種方式配置的鋼筋并不直接承受壓力,所以也稱間接配筋。在受彎構件中與
縱向受力鋼筋垂直的方向,還須配置
分布筋和箍筋,以便更好地保持結構的
整體性,承擔因
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化而引起的應力,及承受橫向
剪力。